时间:2016.8.1 来自:泰宁科创 编辑:T
“海绵城市”的概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提出的低影响开发理念。后来得到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的相继相应,“海绵城市”的目的旨在从径流源头对暴雨进行管理,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实践以减轻对环境影响的城市规划和资源保护。
但是美国大多数城市仍然是按在古罗马的水利设计理念:蓄水池建设在郊外,储存雨水,利用水池引流到城市,污水通过地下排水系统排走。非常缺水的加利弗尼亚,也是沿用的这一不利于生态的水利模式。
英国最为代表性的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筑是“伦敦奥林匹克公园”,英国一直都是“海绵城市”这一理念的实践者和先行者。
虽然新加坡地处热带,近30年的年降雨量仍在不断攀升,但是新加坡的城区很少有道路积水发生,这不得不归功于出色的城市排水系统。
德国地下管网的设计和排污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德国的综合雨水处理技术和绿地建设,使得德国的“海绵城市”建设颇有成效。
至于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参照外国技术的成功案例,中国应该结合自身特色,在“低影响开发、城市景观融合、总体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