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记者从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培训会上获悉,《石家庄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已经市政府批准,将于9月1日起试行。海绵城市建成后,我市每年将能留住至少75%的雨水。
二环内每年留住一座中型水库
什么是海绵城市?市城管委排水处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海绵城市”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要把城市建设得“像海绵体一样,下雨时就吸水,缺水时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
海绵城市建成后将达到什么效果?《导则》提出,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也就是说,每年我市将能留住年降雨量75%以上。
新建工程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
翻阅《导则》,记者注意到,其规定了我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其中包括强制性标准、指导性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
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方面,《导则》规定,建筑与居住小区中,新建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改扩建项目不低于70%。绿地及广场中,新建项目不低于85%;改扩建项目不低于80%。
绿色屋顶绿化率不低于20%
《导则》中的指导性标准,是非强制性标准,是我市在进行海绵城市初步设计时,可供各项目参考的标准。
其中,生物滞留设施,是指通过土壤的过滤和植物的根部吸附、吸收等作用,去除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延缓雨水的人工设施,包括入渗型、过滤型及植生滞留槽三种类型。
《导则》中解释,绿色屋顶是指表面铺装一定厚度的滞留介质,并种植植物,底部设有排水通道的屋面,并可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同时提出,对于新建商业建筑及公共建筑的绿色屋顶绿化率,不宜低于20%。
部分城建项目已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我市自去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启动后,已有部分城市建设项目融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比如在公园绿地方面,滹沱河生态绿廊、龙泉湖公园、体育公园等多个公园绿地项目,以及植物园、东环公园两个改造项目,都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或改造。
据介绍,在这些公园绿地中,按照海绵城市要求建设或改造后,道路可以下渗雨水,并增加湿地有效净化雨水。同时,大面积的绿地不再是高高隆起,而是改为下沉式,将有效渗透、留滞并净化雨水。
据市海绵城市建设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石家庄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与《石家庄市海绵城市设施设计图集(试行)》已编制完成。今后,我市所有新建项目都将按照海绵城市的要求进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