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9.19自:泰宁科创 编辑:W
海绵城市的热点有多热,从众多的质疑声就可以看出。为了停止网上对海绵城市的一片质疑之声,官方也发出声音,指出海绵城市建设非一时之功,不同城市试点的基础条件不同,建设方案也不同,而且在今年雨季,完工的示范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从侧面证明,这个国家大力推行、大把财政资金支持的海绵城市并非完全无用,海绵城市建设也需要从长远来考虑。
之所以出现这么多质疑的声音,也并不是空穴来风。据统计,今年雨季,30个试点城市,有19个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数据说话,确实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以偏概全的数据不具备科学性。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需要一个多维度的数据报告,用来科学的验证最终的建设目标。国家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提出了两个目标,一个是时间目标,要求时间节点为2020年和2030年;基于时间节点要完成不同比例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而且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国家投入了数百亿元,支持试点城市建设,入选的试点城市都可以得到10几亿的支持,同时地方政府也结合国家投入,配套海绵城市建设财政资金。
我们前面提到了数据说话,并不是要罗列一堆数据描述海绵城市建设的数量。而是要在客观有效的项目上提高质量和效果。让百姓这个受益群体切实体会海绵城市建设的好处,让这个群众的满意度成为考核海绵城市成效的指标。道路小区的积水点改造、水体景观的构建、实现节水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措施普惠于民,赞同的声音也会不绝于耳。当然感性的满意度需要提升,客观的数据也需要达到建设目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管是雨水径流的控制率,还是污染物的削减量,这些都是考核的硬指标,需要通过顶层的规划设计明确,以及借由海绵城市的一个个示范工程来实现。数据有时候可以迷惑视听,同时科学的数据也能证明事实,期待海绵城市试点结束之后,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