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9.120自:泰宁科创 编辑:W
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国家政策资金的推动下,海绵城市上万亿市场大门已被打开。海绵城市的热度之高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其中,沾边的、硬靠的,反正的一堆企业蜂拥而上,生怕错过了这个打好时机。但是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PPP模式的推广,一些新进入的企业逐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为纵观PPP项目的中标单位,不是被大型的国企拿走,就是花落地方背景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在海绵城市建设的浪潮中何去何从?
有技术却没资格。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大都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往往通过招标进行。而招标文件中对投标人的资格有严格限定,很多中小企业对其中的资质要求望而却步。一位从事了十几年雨水利用行业的营销总监抱怨说:“海绵城市没开始之前,我们建设了全国一半以上了雨水项目,而现在,我们拿到的海绵城市雨水项目寥寥无几。”资质成为了限制中小民营企业参与海绵城市的门槛大大提高,让这些单位抱着“技术”叹气。
没钱没得玩。中小民营企业犹如其名,体量较小,海绵城市PPP项目动辄几亿到几十亿,显然不是资金有效的中小民营企业可以承担的。国内专业从事雨水综合利用的中小企业年销售额好的上亿元,一般的也就千万、百万。同时这类企业不仅自有资金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在海绵城市的市场里,中小民营企业似乎陷入了一种窘境,有技术却没市场,让后来的老大哥们迅速超过,大量抢夺的市场份额。那么这类企业的突破点在哪里?还是需要从自身的优势寻找亮点。海绵城市核心是对雨水的管理,很多中小企业专注雨水领域十几年,积累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工程经验,这是后来者所不能比拟。而且海绵城市市场体量很大,PPP项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入口就在单体项目和省级的海绵城市试点以及以后的所有县市的海绵工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也许是民营企可取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