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0.25 来自:泰宁科创 编辑:T
20世纪90年代,透水砖就已在国际上流行起来,被广泛应用于地表路面的铺设,日本、德国、美国、韩国等国家政府已明确要求地面“铺材”透水化面积达到80%以上。
国内的起步则较晚,从2000年左右开始在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才出现了一批透水砖企业,但生产规模较小,产品性能也没有规范和保证,由于市场有限,多数企业也没有连续生产,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透水砖企业还是从近两年才开始。
透水砖之所以能够“透”,“是因为在烧结过程中,烧成中利用高温结合剂起到熔融作用,内部为颗粒结构,最终形成孔隙,这些孔隙肉眼看不到,但大于水分子,而且‘孔隙’上下贯通使得水分能够充分吸收,量大时透过砖体,渗入地下。
透水砖又是如何在存在孔隙的情况下,保证抗压性与抗折性的呢?抗压首先取决于实物的密度,“本身原材料中焦宝石的硬度、密度都很高,我们在使用上采取面层细颗粒,底层粗颗粒,这样压制之后密度在2.0到2.1之间,而经过烧制之后,成品强度在45兆帕左右,相当于混凝土的C50强度标准”,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城市建设中对铺地材料抗折强度与透水率的双重要求。
目前,国家对透水砖领域的指标还没有特别明确具体的规范,国家2005年曾出台过JC/T945―2005《透水砖》标准,但该标准于2013年1月31日起已废止执行。取代它的为GB/T25993―2010《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标准。
透水砖的多孔性还可以保证大地与大气之间的水汽与热能交换,减小城市因太阳辐射所产生的热岛效应。
除了改善因路面不透水而带来的不良“内涝”现象之外,透水砖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优点,如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补充,提高土壤的透水透气性,改善地面植物的生长环境,调整生态平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