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4 来自:泰宁科创 编辑:T
“首先,最好就地解决水问题。把灾害转嫁给异地,是几乎一切现代水利工程的起点和终点,诸如防洪大堤和异地调水,都是把洪水排到下游或对岸,或把干旱和水短缺的祸害转嫁给无辜的弱势地区和群体。
“海绵”的哲学却是就地调节旱涝,而非转嫁异地。中国古代的生存智慧是将水作为财,就地蓄留、就地消化旱涝问题,中国广大土地上的陂塘系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系统,其实都是典型的大地海绵系统。”
俞孔坚认为,相比地下蓄水池,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应得到充分利用。绿地、湖泊和森林是一个个的天然蓄水池。"只要将绿地下降20至30公分,雨水很容易进入绿地系统。绿地不光可供观赏游玩,同时具备城市雨涝旱涝的调节功能。
县城内涝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大量的农田、大量的绿地、湿地、河道系统还存在,城镇化水平还不高,正在建设过程中,这时候最容易实现海绵城市。千万不能学习大城市,修大马路、靠管网来解决问题。
“而且在我看来,‘海绵’的概念不应只在城市范围内体现,也应扩展到区域和国土这个更广阔的层面上去,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建设‘海绵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