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501-510邮箱登录

最新动态

海绵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海绵城市 > 最新动态

在海绵城市中利用生物手段滞蓄雨水

                                                                                 时间:2016.11. 28泰宁科创    编辑:W

因雨水径流所造成的河流污染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物的一大成因,进而形成了黑臭水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消灭黑臭水体,国家大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针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传统的末端治理设施面积大、建设集中、无法改善城市环境。基于国外的先进经验,海绵城市建设中大力倡导低影响开发建设理念,采用源头控制的方式消除面源污染,其中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就是——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绿色技术之一,利用较低的地势,利用植物、土壤等生物系统,实现雨水径流的滞蓄和净化。根据位置不同,分为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生物滞留系统采用分层布局,主要分为雨水滞留层、种植土壤层、植被种植层、沙滤层及雨水收集等。

生物滞留设施实施后,除了对雨水具有滞蓄透的作用,同时植物和土壤还可以净化土壤中的污染物。根据研究数据表示,生物滞留滞蓄对氮的去除率高达70%以上,起作用的本分为植物的硝化作用和土壤的吸附作用。通常情况下,该系统对ss的去除效果也非常明显。对于磷的去除,主要是植物的吸附和微生物填料所发生的作用,其中填料起主要作用。在填料添加腐殖土时,磷的去除率可高达86%,但是过量的添加腐殖土又会导致土壤污染物含量过高,反过来又会污染水体,因此填量要适度。对于重金属的效果,平均去除率也达60%以上,绝大部分在20-25厘米是被填料去除。

生物滞留实施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设计规模、填料组成、深度和植物作用,特别是在海绵城市坚实之前,要对当地环境、污染物构成、土壤、水体等充分研究分析,以便指导生物滞留系统的构建和实施。城市中,应用分散的、小型的海绵城市技术措施,是因地制宜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实现区域内雨水总量的控制目标和污染物的削减目标。

首页海绵城市核心产品中心经典案例新闻资讯服务与支持关于我们经销商政策海绵研究院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