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生态修复核心技术

        目前,城市河道污染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污水直排问题严重,二是合流制的溢流污染,三是初期雨水污染,四是排水管网的错接和混接问题,五是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可以看出,源头治理在水环境生态修复中的重要性。

水环境生态修复核心技术.jpg

1、面源污染控制

        采取LID 源头控制措施,减少进入雨水系统、合流制系统的径流量,最大限度的削减污染总量,同时加强入渗,通过地下水补充河道流量,减少截流系统带来水资源减少的不利影响;对初期雨水、溢流污水、超过调蓄设施调蓄能力的合流污水,在溢流前对其进行在线排口治理,降低溢流污染物浓度。

2、截污系统优化

        对雨污分流区域开展错漏接改造,建设截流式分流制,减少旱季溢流和初期雨水污染;适当增加截流管截流能力并相应提高污水厂处理能力 ,减少溢流井处溢流量,或根据污水厂规划设计能力合理确定截流倍数,减少不必要的截流干管投资和污水厂厂前的溢流;对于超过截流管能力和污水厂处理能力的合流污水以及初期雨水,在溢流井附近设置调蓄设施将其暂时储存,雨后输送到污水厂。

3、排口污染削减

        通过对入河排口处设置处理设施的,对超过调蓄能力的溢流部分进行在线处理,通过控制其SS 指标,实现入河污染物的削减。作为入河之前的最后一道处理工序,在线排口处理技术作用显著,尤其是在不具备建设调蓄设施的区域。目前,主要的排口处理技术有:颗粒分离器、旋流沉砂、高效混凝沉淀、多级生物滤池、生态滞留池等。

11.jpg

水力旋流分离器

12.jpg

高效混凝沉淀 + 过滤

4、水资源综合调配

        根据水体的功能区划和水质目标,对其生态需水量进行计算,通过区域内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总量核算,分析水体的补充水源类型和可利用量,结合补充水源的水质情况,进行多水源调配方案的制定,实现水体生态需水量的保障。

5、水生态修复

多级复合流人工湿地异位修复技术

        针对北方冬季特点,通过多组分复合流人工湿地构建,及冰盖保温技术应用,提高潜流湿地耐冲击负荷能力,提升冬季运行效果,形成适合于北方地区景观水体水质改善的多级复合流人工湿地异位修复技术。

13.jpg

14.jpg

水生态系统立体构建

        通过底质改良技术对内源污染进行原位控制,结合生态浮岛湿地、水下森林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水生动物系统等构建立体式水生态系统,从而实现景观水体水质改善和水体保持,提升景观水系的自净能力。

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