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热潮的兴起,雨水收集在我国已成为新兴的热门产业。有媒体称雨水收集产业在国外已形成上万亿的市场规模,许多国家甚至通过立法强制进行雨水综合利用。国内城市建筑小区和屋面雨水收集产业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现已形成数十亿的市场规模。如此有前景的产业也需要转型升级吗?转型升级的方向又是哪里呢?
雨水收集产业现状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开始了海绵城市工程、海绵城市试点项目的建设,相关的雨水收集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此类公司往往成分复杂,多数由其他行业转行而来,有些公司甚至不具备相关的资质,这样的公司建设的海绵城市工程能符合标准吗? 建成的雨水收集工程所处理出的雨水能达到使用标准吗?另外雨水收集工程的建设也应因地制宜,雨水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为了响应政府号召就匆匆上马建设各种雨水收集工程,而不考虑工程能否起到收集利用雨水的作用,最终只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与雨水收集工程的荒废。
我国雨水收集可借鉴国外做法
我国近几年才开始重视雨水的收集利用,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德国不是缺水的国家,但对雨水收集利用仍然十分重视。德国在雨水利用方面制定了严格和完善的法律、法规,1989年德国就发布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DIN1989),对商业、住宅等领域在雨水收集利用的各个环节制定了标准,涉及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以及雨水的水质控制和监测等方面。德国的法律明确规定雨水必须先经过就地入渗消纳或收集处理后再回用,只有超量部分和污染程度较高的部分才允许排入污水管。因此我国也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雨水收集公司的经营与雨水收集工程的建设。在处理后的雨水水质监测方面也应制定具体的标准。
一个行业应制定规范化的标准才能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看见有前景便一拥而上反而会导致行业的混乱。因此我国政府机构和相关行业应尽快出台城市雨水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一方面能够为雨水设施和可利用雨水的水质提出标准,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扶持雨水收集相关企业的发展。
雨水收集利用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如果能在雨水收集利用、设备生产、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形成一个成熟规范的产业链,不但能发展出一个利润丰厚的朝阳产业,更能推进我国雨水利用技术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