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南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用7年左右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十几年甚至30多年的大气治理历程,全国大江大河‘好水’比例已经和主要发达国家相当,全球绿化面积增长有25%来自中国。”王金南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如期高质量完成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国突出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建设首次统筹,将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计划的路线图转变为施工图,强化分区分类指导,强化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联动,坚持从发展源头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至“十三五”末,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7%,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比例为1.2%,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相比2015年下降28.8%,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幅度超过既定目标,蓝天保卫战成效持续显现。
蓝天碧水是最大的民生,如今,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土更净了,三大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超额完成。
我国地域广阔,区域发展特征与自然资源禀赋反差巨大,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和不平衡。“十三五”时期,特别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不同区域环境治理特征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出台治理举措,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以及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污染较重地区环境质量改善幅度较大,生态环境质量地区差异总体上呈缩小趋势。
过去几年,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后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其中,生态环保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王金南透露,对于其他流域或区域性国家战略问题,有的地方出台了一些地方层面的战略规划,国家层面流域或区域战略正在研究当中,重点关注跨区域、跨省级的共性问题。
我国环境问题的区域性和不平衡性仍然突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在高质量发展中抢得先机,生态环境压力持续缓解,生态环境质量相对领先,部分中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结构调整缓慢,传统产业存在路径依赖,承接了不少落后产能,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仍然较高。
03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临着内外部压力叠加的巨大挑战。“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是生态环境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转变的关键在于“深入”,需牢牢把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这个总要求,把降碳摆在更加突出优先的位置,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进一步发挥对经济发展的优化调整和倒逼作用,从严从紧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着力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二,目前环境治理主要停留在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的解决和常规污染物的治理,需将治理重点逐步拓展到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环境保护、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等更广泛的领域,更加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更加关注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第三,在治理范围方面,当前我国环境治理的中心还是在城市,未来应推动环境治理向县级市、乡镇、农村地区扩展延伸。
胡四一
全国政协常委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水利部原副部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保障水安全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十三五”时期是重大水利工程开工数量最多、建设速度最快、投资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显著的时期。截至目前,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计开工149项,在建项目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目前我国初步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长江经济带、京津冀水生态治理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对太湖、滇池、永定河、白洋淀等实施生态补水。其态势可以概括为:人口经济与水资源适应性趋于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水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增强。我国以占世界6%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了约占世界20%的人口和15%的经济总量,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对照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可控水风险的新期待,水利工程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第一,基本水情决定了水安全保障任务仍然复杂艰巨;
第二,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第三,水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第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足;
第五,保障粮食安全的水利根基尚不稳固;
第六,水安全影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新要求、主动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
第一,建议将河流水系治理修复作为‘十四五’规划中水利专项规划的重点;
第二,建议从全局角度突破行政区划藩篱,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水生态治理修复,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水安全支撑;
第三,建议围绕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水利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网络重点工程,着力解决重大水利工程谋划方面存在的统筹不够、平衡不足、协调有限等问题;
第四,建议实现从单一行政区内资源配置向全局资源统筹配置转变,从单一工程建设向体系整体推进转变,从传统人工管理向智能系统调控转变;
谷树忠 全国政协委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生态文明建设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更加系统全面地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由8个方面有机构成,包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史学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思想,“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系统思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福祉思想,“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法治思想,“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生态社会思想,“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世界思想。这些深刻的思想将指引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将从过程导向转变为结果导向,更加注重实效。将由“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改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由“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改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由“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改为“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等。
第一,节水体制需进一步改革创新。要提高各部门、各地区对于节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节水工作的部门间协商、协同。同时,还应理顺“地与水”“城与水”“产与水”“人与水”的体制;
第二,节水机制需进一步创新健全。要重点推进全地域、全领域、全社会的水资源有偿使用,深化水价、水资源费、水资源税改革。全面推行城市阶梯水价,全面建立节水型城市,同时,将水价制度积极引入农业生产领域,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进一步推进水资源费改革,提高水资源费收缴使用管理水平,促进有节制地取用水;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进程,努力全面实现水资源“费改税”;
第三,节水规制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要重点改进完善各行各业、产品服务的水效标准,深入推进水效标准的实施;建立健全项目层面、规划层面的水综合论证评价规范,深入推进项目、规划的水综合论证评价;建立健全水资源资产评价、核算、考核体系,深入推进全国及重点地区的水资源资产动态评价、核算、考核、审计;
第四,节水法制保障需进一步强化。要大力推进节水法治体系建设,由司法部或全国人大环资委牵头,尽快出台《节约用水条例》。《节约用水条例》应明晰各涉水部门的节水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工作协同。
农卫红 全国人大代表
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
来源:网络
编辑:海绵联盟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