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一批海绵试点城市遂宁市嘉禾路片区海绵改造为例浅析海绵城市建设中老旧小区改造的要点(上)
文章已发表于《建筑给水排水》2017 Vol.5 No.1
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是成都经济区和成都平原城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嘉禾路片区项目隶属遂宁市船山区,东临涪江江堤,南至嘉禾路,西至渠河,北靠明月河,整个片区面积约为0.3平方公里,共涉及到三条市政道路、五个建筑小区、一个政府办公楼。
1、水生态 遂宁市普遍采用传统的建设模式,改变了城市区域原有场地的自然水文特征;另外,区域内雨污水就近排入城市河道,部分自然河道被人工改造,使得河道涵蓄功能丧失、水生态系统被破坏。 2、水环境 除涪江外,遂宁中心城区的中小河道水环境质量较差,明月河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海绵城市建设前整个嘉禾片区的雨污水通过市政管网直接排入明月河内后进入涪江。 3、水资源 遂宁市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不到400m³,远远低于全省、全国人均水平,位列全省倒数第一,属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 4、水安全 现状城市水源地位于渠河城区段,水源地周边风险因素不断增加,水环境保护难度大、饮用水源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嘉禾片区尚有大量的雨污合流制管网,排水标准较低、内涝发生频繁。
遂宁市多年平均降雨量955.5mm,最大年降雨量1371.4mm(1956年),最小年降雨量736.7mm(1976年);降水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
图1遂宁市近30年降雨量趋势图
遂宁市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4-5%,春季(3-5月)占年降雨量的20-22%,夏季(6-8月)占年雨量的43-48%,秋季(9-11月)占年降雨量的27-30%,平均年际降水变幅为115.4-150.2 mm。
图2 遂宁市月均降雨量分布图
结合项目区域自身的生态本底情况,以及遂宁市多年的降雨资料信息,为实现整个嘉禾路片区海绵化改造的连片效应及实施效果,区域内海绵化改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取70%,对应设计降雨量20.9mm。 结合项目区域自身的生态本底情况,以及遂宁市多年的降雨资料信息,为实现整个嘉禾路片区海绵化改造的连片效应及实施效果,区域内海绵化改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取70%,对应设计降雨量20.9mm。
1、技术路线选择难
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目标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果技术路线选择不对,不仅不能很好地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也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2、设计方案落地难
区域内原始的雨污水管网资料匮乏,地下管网横七竖八毫无秩序,且雨污水错接混接现象严重,如若对现场排查不足,会导致设计方案难以落地实施、按图无法施工甚至无法实现海绵建设的各项要求。
3、现场施工推进难
海绵城市改造需要从地下雨污水管线到地上的竖向标高做出全面梳理和规整,尤其是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势必会对居民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期间整个施工现场出行不利,由于封闭施工导致改造区域内居民的机动车辆无法正常停放,且夜间施工会造成一定的扰民。
4、监控平台建设难
根据试点区内项目安排,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安装在线水量监测仪400台、在线水质监测仪100台、雨量计10台,同时需要租用专门的服务器及网络专线。但由于老城区内雨水管网混乱,监控点位覆盖面积受限,直接影响末端检测结果,导致监测数据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与整治的系统工程,融入城市总体规划,至少以流域、区域为单元综合考虑。要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